對教育品質的堅持-與「史丹福美國學校」的邂逅

Eva's parents Bonnie's parents Amy Eric's parents Cindy's parents Jim's parents Jessica's parents
Monica's parents Wenny's parents Bianca's parents Sean's parents Alex's parents  Fiona's parents
Jay's parents Ray's parents    Wilson's parents  Elin's parents Sam's parents Emily's parents
Mia's parents Sunny's parents        

 

Ray's parents

eva's parents       猶記得9年前,我第一次出國,也就是度蜜月啦!和先生一同去美麗的澳洲。第一次踏上非中文系的國家,才知道自己的英文有多差。那時,我去澳洲當地的麥當勞,只是想買一隻蛋捲冰淇淋來吃,卻無法用英文去跟店員溝通。心中很難過,怎到外國,我竟變成啞吧了。當下明白,光是會中文跟台語是不夠的,英文是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條件。心中暗下決定,未來,希望我的小孩能在英文的環境下成長,能把英文當母語般學習。   

      因此,當玟叡和玟臻相繼出生後,在家中提供英文童謠及英文書籍,是我做得到的。但語言,要有人跟他們說才會進步,我的英文口語非常差,等我進步再教小孩,那可錯過語言的敏感期了。找中籍英文老師或是找外國英文老師?孩子的爸堅持,讓小孩跟外師學英文,把發音的基礎奠定好,可以免得日後花更多錢也改不回來。所以,我們家開始用巨額的錢讓小孩去學英文的日子,甚至讓我的妹妹嘲笑:『姐,你的錢在丟大海!永遠填不滿』。  

    一年一年過去了,玟叡在第一家幼稚園學,學的一口標準美式發音。但因為外師更換頻率太高,玟叡的學習一直處在某程度的不斷重複,無法再進步。因緣際會下,我們來到史丹福。剛開始,玟叡讀美語班,過了一年,玟叡認識的英文字增加許多,別忽視同儕溝通的力量,因為不是全美班,除了上英文課其他時間不是用全美語溝通,口語能力相較之下不如全美班孩子那樣的自然流利,於是,把玟叡轉去全美大班。讓外師及中籍英文老師,全天候跟小孩說英文,雖然剛開始適應期比較久,但是,別低估小孩的能力,玟叡在終於可以說出一整句問句後,口語表達能力飛快的進步中。

   後來,我的妹妹去讀美國讀碩士,自己一個人在外生活,語言的隔閡,使的她生活的很辛苦,妹妹告訴我:『英文說不好就算了,我無法了解他們的文化,因此,很難去融合』,此時,我的女兒玟臻,要上幼稚園了,阿姨說了一句話:『給她去讀全美班』。我想,我的妹妹出去看世界,才明白當初她說:『姐,你的錢在丟大海!永遠填不滿』這句話是不對的。所以,玟臻從小班就直接入全美班,遊戲中去適應全美的環境是最快樂的,她很愛主動去跟外國人說話,即使她會說的不多,她的那股熱情及不害怕外國人的心態,是作父母投資那麼多金錢的後,一張最快樂的收據。  

   來史丹福,一轉眼也兩年了。當初,喜歡史丹福明亮的教室、綠綠的草皮和空曠的校區,讓我的小孩可以盡情奔跑、玩耍。也很榮幸的遇見徐校長,一般的校長,通常只管行政,不主動和家長聯繫溝通,但她不同,不論我的建議或批評,她都很用心去聆聽,不斷地使學校進步,要不是有她的全方位、國際觀的辦學,我這兩個小孩,就要錯過學英文的黃金期 。

   再者,感謝Tr. Ruby、Tr. Ella照顧中班的愛哭玟叡;Tr. Brain、Tr. Fion照顧小班的皮蛋玟臻。更感謝,現在全美大班Tr.Joe、 Tr. Cynthia 對玟叡的教導及全美中班Tr. Brain、Tr. Rita對玟臻公主的細心照顧。還有其他史丹福眾多優秀的老師們,你們辛苦的付出,當家長的我感謝在心。 最後,我要說一段話給玟叡、玟臻。

    『會說一種語言的人是騎單輪車遊世界,看的很少』 『會說二種語言的人是騎腳踏車遊世界,玩到一點點』 『會說三種語言的人是騎三輪車遊世界,玩得多一些』 『會說四種語言的人是開車遊世界,想去哪,就開去哪!』

     媽媽,希望你們可以有能力當那個開車的人。                                                                                                                        Ray 媽媽